夜间
七八中文网 >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> 第24章 去京城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七八中文网] http://www.shu7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第24章去京城


燕京火车站。


踏出车站的那一刻,看到那些低矮的建筑群,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,但李杰还是觉得亲切。


熟悉的味道啊。


80年代。


终究还是来了。


80-90年,勉强算是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,文学界的芒克、北岛、海子、史铁生、钟阿城、莫严等人,都是在这个年代成名。


第五代导演那批人,如田壯壯、张一谋、陈恺歌等人,也是在80-90之间崭露头角。


提起陈大诗人,那就不得不说,后来的他跟青年时期的他,完全是两个人。


而美术界,同样思潮迭起,大名鼎鼎的‘星星画展’就是在79年举办,掀起了一场前卫艺术运动。


李杰这次进京,主要是开会。


一场是教育部门发起的义务教育研讨会,另外一场会议则是一场比较私人的会面。


北影厂的导演看中了他的一篇短篇,准备买下来拍电影。


按道理来说,这点事,肯定不值得跑一趟燕京。


依照现在的环境,顶多就几百块的事,为了这点钱,不值得来回跑。


这不。


正好来开会,顺道谈谈这事。


抵达燕京后,李杰先去招待所报了个道,这一次会议的规格很高,与会的人都是全国各地省W推荐来的人。


在这一波人之中,李杰是年纪最小的那个。


很惹眼。


不过,一提到他的名字,那些人基本都认识,尤其是那些体制内的人,大领导公开点过名的人。


是以,哪怕他年纪小,也没人敢轻视什么的。


两天后。


会议正式开始,具体过程不便赘述,因为与会人员的名字都不能写,全是有名有姓的大佬。


简而言之,会议举办的很成功,卓有成就,深入的探讨了义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。


李杰年初写的那份社论被数次提及,如果他愿意步入仕途,什么高育良,起步都太晚。


可惜,那不是他的志向所在。


……


隔天。


李杰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三环中路77号。


也就是北影厂的所在地。


北影厂的建立很早,是真正的共和国同龄,先后搬迁三次后,北影厂来到了北三环中路。


直到12年,北影厂才整体搬迁至京郊怀柔影视基地。


“同志,你找谁?”


来到门卫处,李杰被门卫大爷拦了下来。


“我找陈怀开。”


李杰报了一个名字,然后将自己的介绍信掏了出来。


“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,说是陈怀开导演要买我的,最近我正好来燕京开会。”


“哦。”


门卫大爷瞄了一眼介绍信,然后伸手朝门里一指。


“看到那座小红楼没有,上楼往左拐,三楼第三间办公室就是导演部办公室。”


“好的,谢谢大爷。”


接着,李杰走进了北影厂的大门。


80年代的北影厂,其实很先进,有一座5000平方的摄影棚,号称亚洲第一棚。


《红楼梦》、《骆驼祥子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茶馆》等经典作品,全是在北影厂内制作完成的。


不过,此时的北影厂还很空旷。


宁国府的拍摄地,目前还没建,正对门口的是一座花坛,花坛后面就是北影厂主楼。


一栋红白配的苏式建筑,这房子一看就是50-60年代建的,毕竟,那时候盛行毛子风建筑。


不多时,顺着门卫大爷的指路,李杰找到了导演部办公室。


唔。


门外有门牌的。


笃!


笃!


虽然门是开着的,但李杰还是敲了敲门。


听到门口的动静,一个戴着眼镜,头发花白的男子回头一看。


“你是?”


“我是陈江河。”


“小陈老师啊。”


听到这个名字,男子起身迎了过来。


“你好,伱好,我是陈怀开。”


“来,请坐。”


说着,他瞄了一眼旁边的年轻人。


“凯哥,快去倒水。”


“好,好。”


闻言,陈恺歌连忙迈着小碎步去了旁边的开水架。


“小陈老师,来,坐。”


陈怀开对李杰很是客气,没有摆什么老艺术家的架势。


搞文艺工作的,消息通常都比较灵通。


眼前这位年轻人,不单单只是一位作家,还是一位社会评论家,写的文章,很犀利。


既辛辣,又不是体面。


文笔之老辣,根本不像是一个年轻人。


接着。


双方客套了一番,而陈恺歌干起了端茶倒水的活,态度十分殷勤。


没办法。


他老子要买的那部,就是为他买的。


78年,陈恺歌跟田壯壯、张一谋等人,一起考上了北电。


今年毕业后,他跟田壯壯都分到了北影厂。


按照现在的情况,一般的青年导演,不熬个十年八年,很难摸上导筒。


但,陈恺歌不是一般人。


他跟田壯壯一样,都是二班人。


他爹是北影厂导演,他进厂,也算是子承父业。


陈江河写的那本《八里》,写得是真好。


对于成年人而言,八里,不远,也不近,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,那却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路。


然而,《八里》的主人公却每天来回。


在小陈老师的笔下,那种旺盛的求知欲,那种生命力,简直是跃然纸上。


写得真好。


真动人。


要不怎么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呢,小陈老师写得那本书,不是乱编的,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。


这一点,在文章的开头就写了。


陈怀开看到那本短篇,立马就决定改编。


那什么《黄土地》,根本没这个好。


然后。


就有了今天的会面。


李杰对作品改编倒不排斥,经过沟通,他也知道这本书是给陈怀开的儿子买的。


也就是陈大诗人。


其实,《八里》能够搬上荧幕,李杰还挺支持的,相比于文字,影视化的传播渠道更广。


也更快。


让更多人看到求学的艰辛,多少能改变一点。


大环境,他无力改变。


主要是不让。


小的方面,能改变一点是一点。


农村教育,真的太难了。


李杰的疑虑只有一点,陈恺歌这个生瓜蛋子,能不能拍好《八里》?


聊了一会,他又放心了。


有陈怀开在背后监制,总归不会糟蹋。


《霸王别姬》的监制也是他,实力还是有的。


(本章完)